本篇目录:
- 1、文征明简介
- 2、张怀仁人物简介
- 3、王献之的,洛神赋和赵孟頫的哪一个艺术成就高?
- 4、如何学好书法
- 5、钟繇二王小楷内容简介
文征明简介
1、写意花鸟画家文徵明名家简介。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画家,擅长文徵明鸟画创作,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名家、文学家,原名壁,字徵明。四十二岁起以字行,更字征仲。因先世衡山人,故号衡山居士,世称“文衡山”,汉族,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。
2、文徵明(1470年11月28日-1559年3月28日),原名壁(或作璧),字徵明,四十二岁起,以字行,更字徵仲。因先世为衡山人,故号衡山居士,世称“文衡山”。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代画家、书法家、文学家、鉴藏家。
3、文徵明简介:文徵明(1470年-1559年),原名壁、作璧,字徵明,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,号衡山居士,明代书画家。文徵明从沈周学画、从史鉴学诗文、从李应桢学书,又得到吴宽的器重,专心致志从事诗画创作,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与祝允明、唐寅、徐桢卿并称为“吴中四才子”。
张怀仁人物简介
张怀仁,(1914~2008年)字问世,号六颉、青山老人。1914年9月9日生,江苏武进奔牛镇人。6岁执笔,初习《玄秘塔》。后随擅长春联的舅父孙福棠习字,帮助磨墨理纸,到9岁时已能写春联。进苏州中学读书时,又随语文教师吴契宁(章太炎弟子)改习《多宝塔》、《勤礼碑》,打下楷书基础。
张怀仁,生于1914年9月9日,江苏武进奔牛镇人,字问世,号六颉、青山老人。他自幼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,6岁时开始接触《玄秘塔》,并在擅长春联创作的舅父孙福棠的指导下,磨墨理纸,9岁时已能书写春联。
年01月至2015年07月,任庆阳市水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;2015年07月至2016年01月,任庆阳市农牧局局长、党组书记。
王献之的,洛神赋和赵孟頫的哪一个艺术成就高?
1、《洛神赋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,真迹已不复存在。 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,因石色如碧玉,世称“碧玉十三行”。我个人很喜欢。
2、赵孟頫从成名起就是公认的元以来第一人,王羲之在世远不及钟繇,至唐代在书评里远不如王献之。后来是李世民吹起来的。至于《兰亭序》压根就不是王羲之的作品,也不是晋朝的字,而是智永和尚所写。《兰亭序》败笔弱笔极多,和赵孟頫《洛神赋》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。
3、洛神赋好。洛神赋想象丰富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,令人感叹,惆怅丝丝。词藻华丽而不浮躁,文章波澜起伏,错落有致。《洛神赋》最突出的特点有三:特点一是丰富的想象。洛神终被真情所感动,与之相见,倾之以情。
4、赵孟頫的书法作品《洛神赋》体现了他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技艺。 《道德经》的书写,展示了赵孟頫在书法艺术上对道家哲学意境的独到感悟。 《胆巴碑》是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,以其雄健的笔力和深厚的功力,展现了他的书法才华。
5、到了元代赵孟頫的出现,才重新树起复古的大旗,直追晋人的尚韵的意趣。且赵孟頫诸体皆精,实在是上下数百年间无出其右者!明代大家董其昌一生都在与赵孟頫较斗胜,但终未能超越赵!可见,赵孟頫当排在第四应该没问题。赵号称日书万字,他的行书名作太多了,比如《洛神赋》、《兰亭十三跋》等。
6、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之一是《洛神赋》。这幅作品创作于他47岁时,全文共有900多字,赵孟頫以小字形式展现,既浪漫又典雅,体现了晋代书法家的风格。这部作品显示了赵孟頫对王羲之书法的深刻理解,他因此被世界公认为王羲之书法的大师。《洛神赋》不仅深受《兰亭集序》的影响,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创新。
如何学好书法
1、选纸。我们进行书法练习和创作所用之纸为宣纸,要了解纸的习性。我们初学者主要用毛边纸或元书纸进行练习,搞书法创作可选半生半熟宣纸,这要根据自己的嗜好来定。 选墨。市场上墨汁有多种,我建议大家在练习时还是有一般的墨汁,如成都牌墨汁、渝江牌墨汁等,创作时用中华墨汁、一得阁墨汁等。 选砚。
2、坚持练习:书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。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,坚持不懈地练习是学好书法的关键。 学习基本功:书法的基本功包括笔画、结构、布局等。要学好书法,首先要打好基本功,熟练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和结构的组合。
3、先学写字,再练书法 书法的根本还是写字,刚入门时建议从最基础的方式学起,包含汉字的基本写法、笔顺,以及书写的内容的典雅通顺,艺术欣赏方面更为次之,切勿本末倒置。
钟繇二王小楷内容简介
1、《钟繇二王小楷》是一本介绍三国魏书家钟繇和晋代书家王羲之、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及其特点的书籍。钟繇,字元常,以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的真书著称,与王羲之并称“钟王”,与张芝并称“钟张”。王羲之,字逸少,晋代书家,书法艺术完成了魏晋时期最重大的变革,被后世尊为“书圣”。
2、作为初具规模的楷书,钟繇楷书的笔画形态,有的长而逾制,有的临时从宜,一字之内,笔画之间的结构关系尚不明确,因此,规范不全,结合松散,竖短横长,状似扁隶,有横张之势。这类态势,在王羲之楷书中已大为改观。王书将纵向笔画向下 伸引,使其挺直,用笔内NE361,其他点画对称呼应,所以有纵展之势。
3、此作品为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奏文,劝他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,内容虽为假托,但却展现了老臣忧国勤君的形象。《宣示表》以其浑厚的笔法、自然的风格,展示了魏晋时期楷书的成熟特征,影响了二王小楷与后世的楷书创作。在笔法和结体上更显成熟,体现楷书体态气息,点画遒劲而朴茂,字体宽博而扁方。
4、钟繇,(公元151年-230年),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、政治家。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,是楷书(小楷)的创始人,被后世尊为“楷书鼻祖”。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,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。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“钟王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三行原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